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张口必提互联网思维,起手必写粉丝经济,俨然成为了互联网乃至全社会讨论商业及公共话题必不可少的道具。说道具,是对大部分一知半解的民众以及互联网忽悠大师而言。因为他们谈互联网思维,谈粉丝经济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谈些什么。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并非舶来品,它源自土生土长的国内搜索巨头百度掌门人李彦宏。最早在2011年前后,李彦宏已经在公开场合零星提及互联网思维。真正让它发扬光大的是小米的雷军,小米成为互联网创业的现象级存在后,罗布斯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公开演讲时都提到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业界大佬们纷纷接棒,大谈互联网思维,很快风气像埃博拉病毒爆发般传遍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造就了如今人人都谈互联网思维的盛景。

从接触互联网思维开始,我一直很困惑,当我们谈互联网思维时,我们究竟在谈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阅读和思索,我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及传统企业应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

一、用户体验至上

互联网产品研发从哪里出发,互联网运营从何处入手,互联网营销如何切入?用户,用户,还是用户。今天,我们发现互联网领域里成功的产品或企业无一不是从用户出发,坚持用户体验至上。FACEBOOK,INSTAGRAM,GOOGLE,小米,微信,美团,毫无例外。供求关系的转变是一切的动因。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产品品类和参与竞争的企业都是以往任何工业大制造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充分甚至饱和的市场竞争,使得买卖的主动权重新回到消费者手中。买方市场逼使企业不断在价格、产品、服务上做出让步和改进。当琳琅满目的各色产品,功能上越来越趋同,质量上越来越无差别时,买房向卖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个性化的产品。它们就是用户体验的核心。于是由消费者发动的消费革命,最终扭转了过去企业专注产品功能性与价格竞争力的局面,用户体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

供求关系的改变,无疑是传统企业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服务和产品,传统制造业想要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需要的不仅仅是营销端放下身段,倾听消费者的诉求,以他们能理解并喜欢的方式进行营销。而在生产端,为适应用户个性化的产品需求,企业不得不采用模块化生产或预售模式来迎合用户需求。更为智能与高效的方式是实现产品的柔性生产,但因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具备柔性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见。

二、去中心化

如果要例举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最大的改造,我一定会说“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有人说,信息的不对称是最大的不公平,诚然如是。金融机构通过内幕交易牟取巨额暴利,同一商品不同地区多个市场定价,依仗的都是信息的不对称。互联网普及后,机密如五角大楼的军事计划都可以被维基解密揭露。淘宝的上线,让远在中国南疆的云南红河州也能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平价商品。可以说,互联网让世界开始变得透明。而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人都能触网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较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捷和宽广,信息不再只由中心向外辐射。人人都在充当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传统的媒介与产品渠道垄断被打破。

媒介与产品渠道失去原有威力,令许多传统企业手足无措。信息源的多元化,极大地消解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曾经通过掌控主要媒体的信息传播,就能达到广告营销与品牌公关目的的传统企业发现,过去的老办法失效了。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大潮,与其负隅顽抗,不如顺势而为,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及信息传播节点。近年来,纷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落户的传统企业络绎不绝,就是应对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的良好反应。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大多数传统企业的自媒体平台运营仍沿袭了过去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居高临下与自我中心,罔顾受众的喜好与需求。

三、品牌人格化

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传播信息的工具时,企业品牌传播也必须考虑到受众信息喜好的转变。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热爱互动与参与,喜欢有趣,有个性,有温度易于亲近的形象。机构或企业的高冷,并不受到时下年轻人的待见。小米之前,很难想象一家手机制造商可以凭借优化的手机ROM系统形成口碑聚集拥趸,并转化出近50万硬件设备的消费者。可见基础用户群体对品牌的口碑及网络传播至关重要。Miui的成功除了该ROM系统在技术层面上对Android进行的更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深度定制外,更因为在miui的研发过程中,米粉们的全程参与。正是企业与用户的深度互动,使得miui的问世,不仅是小米团队的成功,也是全体miui爱好者的成功。米粉们参与了产品的设计,分享了企业的荣耀,自然不会把硬件设备小米手机当成外人。

小米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品牌与用户交流时应有的态度:不居高临下,迎合和打造贴近用户情感需求的品牌人格。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认同品牌的基础群体。而品牌人格化的具体措施,无非通过产品的情感包装、用户参与产品设计及研发等方式,让用户与品牌的互动变得可行。

四、快速反应化

因为信息爆炸,品牌信息的可见度越来越低。为了防止品牌信息被海量信息淹没,品牌必须不断制造话题。在话题的制造上,有借力热点的借势营销,也有炮制悬念和奇观的事件营销,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具有可持续性。相对安全与符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是,不断带来超越用户预期的体验,进而形成品牌口碑和忠诚度。

因此,互联网时代产品的迭代更新速率超越有史以来的任何时期。产品迭代的加快,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微创新,毕竟颠覆性的创造需要时间的耕耘和灵感的眷顾,而市场却不会等待。传统企业的产品迭代相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要慢得多,很难仅凭产品的更新持续引发良性话题,只能在服务上不断做出改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跨界与多元定价化

无论在哪个时代,免费永远具有最大的吸引力。过去传统企业依靠价格战打击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互联网时代免费策略依旧没有缺席。免费是获得用户群最直接的方式,而庞大的用户群是最大限度获取潜在客户的基础。基于用户群的产品反馈和用户使用习惯数据,价值也越来越凸显。但正如8月24日周鸿祎新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发布会现场所表达的那样,免费的盈利模式意味着你在所处的行业做的事情仅仅是为了获取足够的用户,甚至是亏本的,挣不到钱就必须要探索其他的挣钱渠道,所以要学会跨界。周强调的是跨界,我想说的是增值服务,多元定价。

为了有足够多的用户,免费是不得不采取的价格策略。纵观成功的互联网产品,QQ、360、陌陌、微博,它们在基础功能免费外,普遍提供收费的增值服务,以贴补产品研发与营运投入的资金缺额。传统企业实际上很早就已领悟了跨界与多元定价策略的精髓。电影院最大的利润来源,并非影票收入,而是爆米花。

六、组织结构扁平化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极其强调开放、平等与分享,与传统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文化显然存在冲突。但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式架构,也是适应机构庞大人员数量的产物。相对满足互联网精神的扁平式组织结构,组织人数越多则越难实现。因此,小而美的企业可能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小而美就得砍掉一切与核心业务无关的部门,通过众包完成产品生产到营销的各环节。传统行业企业往往自产自销,工厂或研发基地是其核心资产,大量工人的存在使得组织极其臃肿。而众包再可行,仍旧需要生产企业。在智能化生产技术有限的今天,工业生产的劳动力密集型特点很长时间都不会有改变。另外,假若真实现了全生产线的智能化,那么多失业工人又该如何安置?

互联网思维各人有各人的认识,但不管理解为何,都不应背离商业与科技领域提出互联网思维的初衷:让企业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或者说任何商业模式,都应该服务于更好的商业发展,空谈口号或者为模式而模式,为思维而思维,那就掉入了本末倒置的陷阱。我想,当我们谈互联网思维时,我们应该要知道,我们在谈商业运作。

话题:



0

推荐

李旭

李旭

1篇文章 9年前更新

野生广告人,混迹于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移的风口浪尖。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1篇
  • 文章归档
2014年 1篇